青岛新闻网7月7日讯 5日和6日,在由青岛市经济信息化委组织召开的2010年品牌培育工作座谈会上,青岛市经济信息化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是提升我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
2009年以来,青岛市品牌企业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不利影响,充分发挥品牌经济在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中的作用。经过金融危机的洗礼,青岛优秀的自主品牌不但没有被打垮,反而显示了强大的抗压实力。海尔、海信、青啤、双星、即发等一批以自主品牌和创新为主的企业保持强力发展的速度,成为促进全市工业较快发展的骨干力量。国际金融危机发生以来,我市的品牌企业依托自身品牌、生产、管理和资金等方面的优势,果断收购国外陷于困境的知名公司的品牌、研发中心和销售渠道,收到较好效果。同时,经济危机也让更多企业看到品牌的重要性,卸下了繁荣时期片面追求利润的短期战略,纷纷明确了打造品牌的长期战略,苦练内功,迎接下一个经济增长周期的黄金时期。截至2010年上半年,青岛市拥有中国名牌产品68个,驰名商标62件,青岛名牌总量达到401个,规模以上名牌工业企业的户数达到260户。工业品牌经济总量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到50%以上。
青岛市经济信息化委有关负责人指出,培育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知名品牌和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优势企业,是提升我市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和核心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为此,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与全市产业规划相结合,构建品牌集群。按照市政府“加快传统品牌转型升级,重点培育一批装备制造业品牌和高新技术品牌”要求,紧紧围绕全市“7+5”产业调整振兴方案,发现和挖掘潜在的品牌资源,培育龙头企业和品牌产品,形成自己的区域特色;其次是加快自主创新,率先由营销型品牌向技术创新型品牌升级。要积极鼓励和支持企业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技术,积极参与国内外产业标准制修订活动,不断提高品牌的技术含量和企业的技术水平;坚持不懈的抓产品质量。各品牌企业要坚持不懈、一丝不苟地抓产品质量,确保产品特别是关系人们生命健康产品的质量和安全。
会议邀请中国质量协会品牌战略顾问林海博士和青岛发展研究中心首席专家冯国荣教授举办了专题讲座。海尔、海信集团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各区市发改局(企发局)的负责人,获市级以上知名品牌企业和列入2010年青岛名牌培育计划企业的负责人200余人参加了会议。(青岛新闻网记者 张国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