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展园:打铜鼓听三姐对歌 观鼓楼赏八桂山水

青岛世园会 2013-07-04 16:31:23 招展部

 

    

广西展园鼓楼实景图

    

广西展园鼓楼内部细节图

    

广西展园圆形广场实景图

    “鼓楼传韵”

    展园的中心景观为结构严谨、飞阁重檐、色彩朴实的广西特色鼓楼。鼓楼里放置一架铜鼓,供游客击打,让远近游客聆听广西铜鼓的声音,感受南越八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在侗族山寨,每当夏日炎炎,男女老少至此乘凉,寒冬腊月来这里围火,唱歌弹琵琶、讲故事。鼓楼的原型是被誉为“世界第一鼓楼”的三江鼓楼,它是侗族村寨的灵魂和标志。鼓楼为木质结构,鼓楼下端呈方形,四周置有长凳,顶梁柱拨地凌空,排枋纵横交错,上下吻合,采用杠杆原理,层层支撑而上,卯榫穿合,整座建筑不用一枚铁钉,外形如宝塔。鼓楼上吊挂广西特色的绣球、风铃,微风吹过,迎风作响,别是一番韵味。

    鼓楼前的圆形广场,形似一面铜鼓,以广西花山壁画为主要设计元素,圆形中心向外发散一个个花山壁画上跳舞的人物,犹如击打铜鼓时声音向外一圈圈的向外蔓延。花山壁画是在广西壮族聚居区的左江流域被发现的,以宁明花山壁画的画幅最大。花山整座峭崖上画满了各种呈土红色的人像和物像,线条粗狂,栩栩如生,让游客在移步之中感受到广西古老悠远的民俗传说。

    

广西展园内壮族蛙图腾实景图

   

从次入口看广西展园

    “铜鼓王之声”

    在次入口旁边的绿化带里,将铜鼓王和蛙图腾进行组合,形成一组壮族的图腾雕塑展示。

    在红水河沿岸生息繁衍的壮族先民,是拥有许多图腾崇拜的民族,其中,铜鼓图腾、蛙图腾是流行较广、影响较大的图腾。图腾上的各种图饰,都是壮族先民熟悉的事物,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生活场景,一方面表现了他们的独特审美意识,富有很强的浪漫气息,让游客在游园欣赏图腾景观的同时了解广西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特色。(撰稿:朱雪晖、丛树志 摄影:朱雪晖)

    有关链接:

    传说故事之一—刘三姐

    相传唐代,有一位叫刘三姐的壮族姑娘,尤其擅长唱山歌,她的山歌遐尔闻名,故远近歌手经常聚集其村,争相与她对歌、学歌。因常用山歌唱出穷人的心声,惹怒老财主后辗转逃亡到柳州。岂料,三姐的行踪被老财主所知后,要捉杀三姐。乡亲们皆要为救三姐而与官兵搏斗。三姐不忍,便起身跳入小龙潭中,正当刘三姐纵身一跳时,一条飞鱼驮住三姐,飞入云宵,三姐到天宫成了歌仙。而她所唱过的山歌,仍世代传唱着。为纪念她在柳州传唱的功绩,人们在很多地区都立有刘三姐的塑像或刘三姐庙。每当有新的壮歌集问世,必先捧一本供在她的像前,至今还有“如今广西歌成海,都是三姐亲口传”传颂。

    相传“三月三”歌节就是为纪念刘三姐而形成的民间纪念性节日,是壮族地区最大的歌圩日,又称“歌仙节”。每年的这一天,广西各地都要举行盛大的歌节。届时,岭南壮乡四海宾朋云集,歌如海,人如潮。那不绝于耳的嘹亮歌声,寄托着人们对歌仙刘三姐的思念和对丰收、对爱情、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憧憬和向往。

    传说故事之二——花山壁画

    从前,宁明那里有一个叫做勐卡的青年,他画的兵马,经过一百天就可以变成真人真马。有一天,不小心让他所画的兵马就都跑掉了,没人知道去了哪里。后来一个砍柴人机缘巧合在明江边的岩洞里发现很多兵马,他们有很多金银珠宝。从此,砍柴人的亲朋好友有困难就来找他们解决,但是用完了就拿去还,从不私占。有个贪心的人借了没有还,岩洞就关闭了。贪心人怀恨在心,把这件事情透露了出去,传到了皇帝耳朵里,便派大批军队去攻打他们。山洞里的兵马们寡不敌众,全部牺牲。血、人头和尸首到处都是,映到明江边的峭壁上,就形成现在的壁画。花山壁画的人兽图形,就是当年那些英烈们的形象。每逢雷雨天气,壁画的图形都有一些剥落,年长的人就这样讲:他们又去别处投生了,去做他们还没有做完的事。

主题

让生活走进自然

组织机构

大事记

  • 2011年12月8日
    世园执委会党委第一次会议召开
  • 2011年11月30日
    山东省副省长夏耕对世园会筹备工作调研
  • 2011年10月25日
    世园执委会在西安举办“青岛周”宣传活动
  • 2011年9月1日
    日本京都市政府代表团考察世园会
  • 2011年9月4日
    世园执委办在奥帆基地举办宣传推介活动
  • 2011年7月14日
    世园执委办召开世园执委会第四次全体会议

工作动态

活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