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奥运会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亲历了北京申办和筹办2008年奥运会的蒋效愚,从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视角,深刻地诠释了弘扬奥运精神,践行北京精神。他指出,北京奥运会的五种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我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杰出表现所展现出来的中华体育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代表的时代精神在当下的生动体现,也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成为激励广大首都市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不竭动力。
这里转载这篇报道,以飨读者。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需要高度文化自觉
----访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蒋效愚
曾经担任北京奥组委执行副主席、现任北京奥运城市发展促进会副会长的蒋效愚,对体育在文化建设、城市发展方面的作用有着很直接的感受,并进行过一些实践。如何认识并继承奥林匹克文化遗产,使之在体育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对此,蒋效愚谈了自己的看法。
记者:北京奥运会的举办,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该如何认识这笔财富?目前是否已经在某些方面有所体现?
蒋效愚:北京奥运会的精神财富体现在多个方面。首先,从城市的发展角度看,北京奥运会提出的三大理念,即“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已被北京市确定为“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长期发展战略。这三大理念从提出到实践,到被社会所认识、接受,再到最后成为城市长久战略目标,既是北京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成果,也是奥运精神财富得到继承的最好体现。其次,北京奥运会的五种精神——为国争光的爱国精神、艰苦奋斗的奉献精神、勇攀高峰的创新精神、精益求精的敬业精神、团结协作的团队精神以及我国体育健儿在北京奥运会上的杰出表现所展现出来的中华体育精神,都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代表的时代精神在当下的生动体现,也为“爱国、创新、包容、厚德”的北京精神的形成提供了重要的实践基础和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都成为激励广大首都市民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升城市的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的不竭动力。第三,北京奥运志愿服务精神在奥运会之后已经转化为北京市民长期的自觉行动,成为北京精神文明建设的新时尚。第四,北京奥运会极大激发了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广大市民的健身意识有了极大的提升,城市逐渐形成追崇“健康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也是北京奥运会的精神财富之一。
记者:奥林匹克文化与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哪些关联?
蒋效愚:我认为,奥林匹克运动所倡导的体育促进人的身心和谐发展与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契合的。萨马兰奇讲过一个公式:奥运会=体育+文化,现代奥林匹克运动所追求的体育真谛是对体育传统理解的升华。奥林匹克倡导的“更快、更高、更强”的格言,代表着人类不断超越自我、追求卓越的精神;而奥运会倡导的“公平竞赛、遵守原则、重在参与”对人类社会推进法制建设、诚实守信意义重大,对我国的相关制度及公民道德建设也是有积极意义的。可以说,我们在推进社会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过程中应当积极吸收奥林匹克运动的文化营养。
记者:中国体育资源非常丰厚,有很好的体育传统,有丰富的民族体育,有突出的竞技体育成绩,有庞大的体育爱好者群体。如何在今天利用这些体育资源加强体育文化的建设?
蒋效愚:在发展体育事业中要重视体育文化的建设,要有高度的体育文化的自觉和自信。我们已经提出了建设体育强国的战略目标,体育强国不仅要有雄厚的群众体育基础、杰出的竞技体育成绩、发达的体育产业,还要有强大的体育文化软实力。要增强体育文化软实力,我们就不能够仅仅关注金牌、冠军,而应当重视体育文化的弘扬和开拓,在竞技体育中应有意识地打造中国自己创造的、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体育赛事品牌。现阶段在体育赛事的设置上我们动脑筋还不够,如中国乒乓球、羽毛球在历次世界大赛中多次名列前茅,占有绝对优势地位,但是斯韦斯林杯、考比伦杯、汤姆斯杯、尤伯杯都是国外创立的赛事,连印度尼西亚这样的小国都会在国际上已经拥有传统羽毛球赛事的情况下创立一个混合团体比赛,设立一个用印尼人命名的苏迪曼杯。我们是否思考过在有话语权、有垄断地位的竞技项目中创立一个用中国人名字命名的杯赛,让全世界都一起来玩?创办有影响的体育品牌赛事不仅是中国对世界体育的贡献,也是体育文化建设得到加强的体现,更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举措。当然,在赛事频繁的今天创立一项新赛事谈何容易,但是有没有这种思考和努力,结果往往是不一样的。
记者:体育文化建设需要自信自觉,那么这种自信自觉如何体现?
蒋效愚:首先,要加强体育文化建设的顶层设计,尽快制定出“十二五”时期体育文化建设发展规划。其次,要有年度计划,在每年的全国体育局长会上,要对此进行总结和部署。第三,要全国一盘棋,选择一些重点项目,集体攻关,进行探索,尝试突破。有些事情可以从大处着眼、从小事入手。我们不仅要打造中国自主设立的体育品牌赛事,还可以在已有的国际平台上想方设法增加中国元素。如去年上海承办的游泳世锦赛有一个很好的举措,中国人创作了世锦赛的主题歌《泳动》,送给了国际泳联,被国际泳联确认为世锦赛会歌。这是中国对世界游泳运动做的贡献,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的体现。世界上这么多体育项目,在其间做文章还是大有空间的,当然会很难,但不是没有可能,关键是要有自觉,要重视。
记者:在文化建设中,体育文化如何彰显独特的功能和价值?
蒋效愚:加强体育文化建设需要重视体育本身具有的文化元素、文化内涵,加大宣传,引起公众的兴趣。如大的体育赛事往往都要设计会徽、吉祥物,创作会歌、体育音乐甚至形象景观,但是目前宣传不够,未能起到引导观众对体育文化价值认识的作用,搞好此类宣传本身就是对体育文化的传播。北京奥运会时需要播放运动员入场曲时,发现只有一首用了二十多年的《运动员进行曲》被大家认同,真是舍弃无二,怎么办?最后北京奥组委统一了认识,决定再搞征集,组织国内外音乐人创作一批作品。当然,事后看也不是十分满意,但是我觉得倡导的方向是对的。重视体育音乐的创作就是对体育文化的重视,也是一个体育项目提高吸引力的举措。在体育的文化元素上还可做很多工作,比如可由国家体育总局牵头组织体育音乐的评奖,奖励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优秀、经典体育音乐,表彰创作者,那对关注热爱体育的音乐人、文化人将是多大的激励呀。今后可每两、三年搞一次全国性的评奖活动,这就是一个导向,可以激发更多的文化工作者在体育文化这个领域贡献智慧。
加强体育文化建设还需要重视体育产业,应该把体育运动项目的衍生产品当作文化来传播,而不仅是当做生意考虑。体育项目承载的文化功能很多是通过衍生产品来传播的,重视体育衍生产品的设计、制作、销售,扶植一批热爱体育的工业设计者、文化设计者,这些方面都还是大有潜力可挖的。